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2011—YB--185
课题负责人: 姬淑芳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关键经验、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创设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与环境互动,获得个性化、全面性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不仅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意义。而区域活动则成为幼儿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开放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开心的,他们的身心是愉悦而积极的,幼儿的操作是投入的、专注的。随着学习《纲要》以及新课改精神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开展。
毫不例外,我园也进行了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没有按照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盲目地创设活动区;有的教师为评比而创设活动区,许多材料中看不中用,可操作性不强;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活动区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教师如何指导方面,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概念的界定
1、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关键经验、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创设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与环境互动,获得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2、适应性策略:在本文中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所实施的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3、课题界定:《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的困惑,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的能力,找到适合指导区域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强调教育活动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发挥区域活动的最大教育功效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普遍开展,对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浙江师范大学的秦元东博士和王春燕博士,一起合作主持了浙江省教育厅2005年度的科研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一种生态学视角”,针对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教师的指导要倾向于“隐性指导”,教师通过材料投放、环境创设间接实现预定的目标,更多的运用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学会放手学会等待,始终站在幼儿的背后,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时,才进行适宜指导。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幼儿活动的真正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特别是指导的适应性应当进一步研究。
黄琼在《美国学前考察报告》(上海学前教育网)一文中向我们展现当今美国幼儿教育现状,感受美国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教育策略运用。关于教育策略的问题,美国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有时,通过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来实现预定目标(如,长青幼儿园老师每天早上要化1小时左右时间在幼儿来园前为孩子们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时通过语言点拨来指导,也有时通过并行活动等来体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只是这种“指导”更隐性、更自然、更体现尊重孩子的特点。这些研究对本我们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借鉴意义。然而,这些探索都有着特定的制度背景和现实依托。在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进行探索。
(二)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已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园的区域活动指导有借鉴作用,但并不能适用于我们的活动。本课题研究将基于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专门对我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投放的指导、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幼儿个性化特征的指导、区域活动规划及空间设置指导展开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中适合幼儿整体发展的适应性策略,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区域活动指导理念和方法。
2、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能从幼儿情感、能力、心理需要等切实可行的方面,想方设法、独具匠心的为幼儿开辟区域活动场所,利用并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3、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研究内容
1、对我园区域活动指导现状的分析
目前我园教师在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上存在: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主要都由教师决定,三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清楚:该在什么时侯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该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怎样的帮助等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老师们在区域活动指导中的困惑、问题及原因,进而通过研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投放的适应性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开展的质量。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以及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我们将通过对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指导的研究,找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投放的适应性指导策略。
3、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点进行指导,一直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一大困惑。我们将通过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深入研究,继而归纳出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其指导的适应性策略。
4、区域活动规划及空间设置指导策略、
现在我们区域的设置多是凭借教师认为幼儿会感兴趣内容以及教师开展主题网络教学的需要而设置,大部分都设有表演区、美工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等常见的几个类型,但在这个过程中较少注意各种区域活动由于内容不同,对空间开放或封闭的要求也不同。以至于往往造成个活动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将通过对区域活动规划及空间设置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园实际的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促进幼儿的有效参与。
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实施过程中,点滴记录不同模式下幼儿的活动状态及老师指导情况,及时调整老师指导的误区,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产生及背后原因,不断调整指导策略,积极尝试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将采取如下步骤:
1.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论证及报告
2.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和课程方案。
3、通过组织进行个案分析以及课题组成员相互研究交流等方式,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投放的指导策略。
4、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观摩活动,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商讨改进方法;探讨、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指导方式。
5、做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课题组人员调整:
通过我们课题组商讨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增加梁俊霞和栾秀玉两位老师参与课题的共同研究,这两位老师都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优秀教师,参加工作五年,是我园的骨干教师,参与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我们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预期成果:
1、区域活动指导现状的分析,论文
2、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投放的适应性指导策略,论文
3、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论文
4、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记录,活动文集
5、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发展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6、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研究报告
7、整理教案、随笔、论文、活动剪影等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课题研究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有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奖,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题负责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7年来,一直潜心钻研,勇于创新,2006年开始担任教研组组长,2001和2010年两次被评为市教学能手,2002和2011年两次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并多次在市县范围内上公开课、观摩课;2004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009年担任全园教研工作,参与完成了市级课题《幼儿园精神文化与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研究》、《尝试利用乡土资源 开发原本课程》,参加了市级课题《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1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向虞永平、冯晓霞、李季湄等近二十位幼教专家学习,掌握了新的幼教理论;同年11月又成为山东省幼教专家的董旭花教授的学生,从她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学到了她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
参与课题的主要人员均是我园一线教师,毕业于正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一单位有助于我们开展活动,展开研究。郭俊华、赵乐、栾玉兰老师均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均是省、市教学能手,多次参加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其它几位教师爱岗敬业,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近几年在我园崭露头角,是我园的骨干教师。
我园是一所县直公办幼儿园,属山东省省级实验幼儿园,是全县业务和教研的窗口,全市、县的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交流会多次在我园召开,搭建了很好的课题研究的平台。园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在教科研改革方面从不吝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我园硬件设施齐全,拥有研究所需要的网络资源,照相、录像等设备;园长和教研组长对我们的教研工作大力支持,以上种种条件都能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秦元东《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琼在《美国学前考察报告》 上海学前教育网
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宁波出版社 2004
4、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国际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