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鑫)昨天,教育部网站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版的《守则》中出现了热心志愿服务不少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而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等内容则不见踪影。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曾表示,将取消守则中一些空洞的内容,更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
变化一:新版《守则》提要求更加具体
教育部表示,本次修订是在2004年修订的旧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整合,“三合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北京青年报记者对比发现,新版的《守则》内容比旧版更“接地气”,对于爱国、诚信、学习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具体。
此次修改最直观的变化是内容的精简,旧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共七十条,两千多字;新版的《守则》一共有九条,三百多字。
在新版的《守则》中,每一条均由三个字提纲挈领,分为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后有若干短句概括具体要求。相比于旧版,新版的要求更加细化。
例如,旧版《守则》的第一条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新版第一条“爱祖国”的要求则细化为“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旧版《守则》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刻苦学习,勤思好问,勇于实践”,新版则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变化二:新版《守则》更加强调法治环境意识
旧版的《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制定于2004年,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文明”、“创新意识”等这些在当时老师和学生看来十分新鲜的词汇,如今被不少教育专家认为有些“过时”。今年全国两会,曾有政协委员建议,修改《守则》中的老化和抽象词汇。
在昨天教育部公布的新版《守则》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已经被删除,原来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一条也没有出现在新版《守则》中。旧《守则》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也已经改为“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此外,新版《守则》的修改还紧跟社会热点,涉及并强调了一些当今比较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关心的话题。例如,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了“热心志愿服务”,第七条“护安全”中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第九条“护家园”中增加了“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讲诚信”内容则从旧版的第九条提前至第五条,且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教育部:制定孩子“够得着”的守则
去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基础教育一司已经启动对《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中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部表示,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希望制定孩子够得着,实实在在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表示。
据悉,教育部本次《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公民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多种方式进行意见反馈。8月20日征集意见结束后,教育部将汇总社会意见,将热门意见向公众公布。
师生看法
教师:新版《守则》尚有内容缺失
国际教育观察